教師資格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> 學科知識與能力 > 美術 >
來源:中國教師資格網 時間:2019-11-14 16:35:26
今年恰逢聞一多先生誕辰120周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70周年,館藏在中國美術館的作品《紅燭頌》再次進行了展出。這幅作品是畫家聞立鵬(聞一多先生的兒子)所繪,以此來紀念自己的父親。“紅燭”是聞一多先生的第一部詩集著作,正式這樣的創作背景,賦予了畫作特殊的深刻的含義。
聞一多先生的《七子之歌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,在1946年7月的李公樸追悼會上,發表了著名的《最后一次演講》,演講之中表達了自己對于國民黨特務的憤慨之情:“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,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!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!”“正義是殺不完的,因為真理永遠存在!”“我們不怕死,我們有犧牲的精神!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,前腳跨出大門,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!”
就在聞一多先生發表完演講的當天晚上,就受到了國民黨特務的暗殺,生命永遠的定格在了1946年的7月15日這天。
《紅燭》這篇詩集,也表達了聞一多自己的人生觀點。
“紅燭啊!
既制了,便燒著!
燒罷!燒罷!
燒破世人的夢,
燒沸世人的血——
也救出他們的靈魂,
也搗破他們的監獄!”
畫面中所展示的便是閆立鵬所繪的《紅燭頌》這幅作品,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之中聞一多先生叼著煙斗,正義凌然的看著前方,既有詩人的文弱氣質,又帶有堅毅的民族精神。這種反差更加強化了聞一多先生的偉大形象,也是在兒子心中的父親偉岸形象的呈現。
背景中的所燃燒的紅燭,產生多層次的聯想和想象,整體來看,畫面中大面積的紅色,像是在風中搖動著的紅旗,迎風飛揚。風愈烈,愈飄揚,暗含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。
蠟燭的火焰,像是星星之火,最后形成了燎原之勢,來暗示當時的時代背景,蠟燭三三兩兩矗立起來的布局,又像是長城中的烽火臺,連綿不斷,也是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的象征,同時也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愛國之情。
從色彩來看,畫面中大面積的黑色、紅色以及少量的黃色點綴,增強了畫面給人的莊重感。跳動的黃色使畫面沉穩中不失活潑,增加了節奏感,同時也強化了畫面的視覺感染力。
聞一多先生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很久,如今的中國也不再是那個動蕩的時代,但是聞一多先生的民族精神,民族氣概,民族良知,依然響徹在中華大地,如紅燭一般燃燒著。
中公講師解析
關注微信公眾號“qgjszgks”
回復【試講匯總】獲得教資面試各學科試講亮點
注: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,版權為“中公教師網”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中公教師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